董明珠“炮轰”小米背后:格力造车十年,为何仍难出圈?
日期:2025-04-25 10:49:29 / 人气:23
董明珠又一次将格力和小米送上热搜,但这次不是因为空调,而是新能源汽车。
4月23日,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公开对比小米汽车和格力钛(格力旗下新能源业务),称“小米汽车的事故你们看见没?但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热议,网友分成两派:

支持者认为,格力钛的公交车确实运营多年,安全性有保障;
质疑者则反驳,格力造车十年,却仍未进入主流乘用车市场,技术实力存疑。
那么,董明珠为何此时“点名”小米?格力的造车业务到底发展如何?
一、董明珠为何“炮轰”小米?
1. 格力与小米的“旧怨”
空调专利战:2024年,董明珠曾公开称“小米空调专利侵权赔了50万”,但小米否认。
低价竞争:董明珠多次批评行业“低价内卷”,暗指小米空调“卖1000块,是纸糊的吗?”
新能源汽车新战场:小米SU7上市后热度极高,而格力钛仍局限于商用车,董明珠需要强化技术形象。
2. 格力钛的“存在感危机”
格力造车已近10年,但主要产品是公交车、环卫车等商用车型,普通消费者感知度低。
小米SU7仅上市一个月,订单破10万,舆论热度远超格力钛。
董明珠需要“借势营销”,通过对比小米,强调格力钛的“安全可靠”。
二、格力造车十年,为何仍难出圈?
1. 战略选择:避开乘用车,专注商用车
2016年,格力收购珠海银隆(后更名“格力钛”),但董明珠明确表示:
不造家用轿车,而是聚焦公交车、环卫车、重型卡车等B端市场。
理由:避免与特斯拉、比亚迪、小米等正面竞争,利用格力制造业经验抢占细分市场。
2. 技术路线:钛酸锂电池 vs 主流三元锂/磷酸铁锂
格力钛的核心技术是钛酸锂电池,董明珠曾称其“永不爆炸”,但市场接受度有限:
对比维度 钛酸锂电池(格力钛) 三元锂/磷酸铁锂(主流车企)
安全性 极高(耐高温、不燃爆) 较高(磷酸铁锂更稳定)
能量密度 较低(续航短) 较高(适合乘用车)
成本 较高 较低(规模化生产成熟)
应用场景 公交车、储能等 乘用车、储能等
问题:
钛酸锂电池适合短途、固定路线商用车,但难以满足家用车长续航需求;
格力钛未能突破乘用车市场,导致品牌影响力有限。
3. 市场表现:商用车稳定,但规模有限
北京“大一路”公交车:格力钛的经典案例,运营超10年无事故;
全球30多国储能项目:在丹麦、瑞士等地应用;
但乘用车缺席:相比比亚迪、蔚来、小米等,格力钛在C端存在感薄弱。
三、董明珠的下一步:格力钛能逆袭吗?
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透露,2025年格力钛将进行管理、技术、销售体系全面升级,可能的方向包括:
拓展乘用车市场:推出家用新能源车型,与小米、比亚迪竞争;
钛酸锂技术优化:提升能量密度,争取进入乘用车供应链;
强化“安全”标签:以“零自燃”对标小米SU7的舆论争议。
挑战:
乘用车市场格局已定,格力钛缺乏品牌认知;
钛酸锂电池能否适应家用车需求仍是未知数。
四、结论:格力造车,技术扎实但需破圈
董明珠的发言,既是对小米的隔空较量,也是对格力钛存在感的焦虑。
优势:商用车安全性已验证,钛酸锂技术有独特性;
劣势:十年未能突破乘用车市场,消费者认知度低。
未来关键点:
格力钛是否进军家用车?
钛酸锂电池能否技术突破?
董明珠能否复制格力空调的成功?
如果格力钛仍局限于商用车,恐怕很难与小米、比亚迪等车企同台竞技。但若能突破技术限制,或许会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黑马”。
你觉得格力造车能成功吗?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耀世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国民媳妇”姚芊羽:因整容自...04-27
- 久未露面的丫蛋,如今生活得如...04-27
- 甘婷婷:从“最美潘金莲”到舆论...04-27
- 鹿晗与关晓彤:八年恋爱,婚姻...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