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巴黎圣母院:雨果笔下 “真正的女主角”
日期:2025-08-04 17:14:28 / 人气:8

自 2019 年 4 月 15 日那场令人痛心疾首的火灾后,巴黎圣母院便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经过长达 5 年争分夺秒的紧张重建,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宏伟建筑,终于在 2024 年 12 月 7 日以崭新的姿态再次向公众开放。在开放仪式这一盛大的日子里,那架拥有约 8000 根音管、五个键盘和 109 个音栓,被誉为法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管风琴之一的大管风琴,在修复后再次奏响了美妙绝伦的旋律,那熟悉而又悠扬的音符,仿佛在诉说着巴黎圣母院这一路的沧桑与重生。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开幕致辞中深情地表示:“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再次响起,这些钟声曾伴随着一天中的时刻敲响,也见证了法国的历史。” 他提及作家克劳德尔在 1886 年的一个夜晚,于圣母院一根柱子的阴影下 “重新找回了希望”。马克龙感慨道:“世界将再次见到这座重建并焕然一新的大教堂,今晚,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这份喜悦与自豪。” 的确,巴黎圣母院的重生,不仅是法国的幸事,更是全人类文明的一大盛事。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历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根据 14 世纪法国编年史学家让・德・圣维克多在其著作《历史纪念馆》中的记载,1163 年 3 月 24 日至 4 月 25 日间,巴黎圣母院正式开工。彼时,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因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红胡子” 弗里德里希一世陷入激烈冲突,被迫避难于法国。正是这位教宗,在法王路易七世的面前,为巴黎圣母院砌下了第一块基石。在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及其继任者的精心督建下,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于 1235 年左右顺利落成,而其余附属建筑则在 14 世纪中叶陆续完工。
在巴黎圣母院建造的同一时期,西欧大陆因罗马帝国的灭亡陷入了长期的权力真空与混乱状态。然而,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古典传统的中世纪感受力却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诞生,“巴黎圣母院乐派” 的复调音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 “巴黎圣母院乐派” 出现之前,中世纪欧洲音乐家大多习惯即兴演奏,缺乏精确记录音乐的方式。而 “巴黎圣母院乐派” 则大胆创新,开始使用节奏音型,并首次启用乐谱,这一创举使得复杂的多声部调度得以实现。在莱奥南、佩罗坦等一众活跃于 12 至 13 世纪的 “巴黎圣母院乐派” 作曲家的不懈努力下,复调音乐逐渐发展得如同几何学一般精密与严谨。多声部的构建就如同圣母院的一根根廊柱,相互呼应、彼此支撑,赋予了音乐一种独特的建筑感。到了后期,当方言文学在拉丁文学的滋养下逐渐成熟起来时,复调音乐也勇敢地挣脱了宗教圣咏的体裁束缚,大胆引入世俗化的旋律要素。聆听这些古老的音乐,仿佛能听见巴黎圣母院本身的声音:那些沉默的石块,见证了无数无名石匠的辛勤劳作,他们的生命也因之在这座建筑中得以延续;歌声虽已停歇,但乐谱上的墨迹却永恒地证明了它们曾经的存在。在空旷的教堂里,不断复沓的旋律引领着人们仰望那高耸的穹顶,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有名或无名的创造者们共在。巴黎圣母院因中世纪人对超验与神圣的渴望而诞生,最终却成为了法兰西历史的忠实见证者,乃至人类文明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巴黎,作为法兰西的心脏,而圣母院所处的西岱岛,则是巴黎建城的原点。在罗马高卢时代,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岛上市镇。然而,在法兰西历代国王的精心治理下,其辖域不断扩展,逐渐突破了岛屿的地理限制,延伸到塞纳河的左右两岸。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巴黎圣母院就默默见证着法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在百年战争期间,带领法军屡战屡胜的圣女贞德,却不幸被英军俘虏,并以女巫之名判处火刑。多年后,她的冤屈在巴黎圣母院得以昭雪;拿破仑一世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944 年,当《圣母颂》在巴黎圣母院的拱顶下悠扬飘荡时,人们无不沉浸在法兰西从纳粹重轭下解放的喜悦之中,巴黎圣母院的古老石块再次见证了法兰西民族的浴火重生。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带来考验。2019 年的那场大火,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持续了整整 15 个小时。大火无情地肆虐,导致圣母院大教堂的屋顶严重受损,标志性的尖塔完全倒塌,尖塔上覆盖的 250 吨铅板也在高温中尽数蒸发。这一灾难令全世界为之扼腕叹息,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
事实上,这并非巴黎圣母院第一次陷入危机。早在 19 世纪中叶,若不是维克多・雨果的挺身而出,巴黎圣母院极有可能在那个时代就已被毁弃。当时,巴黎圣母院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神圣性已大不如前。法国大革命期间,无套裤汉们疯狂地洗劫了作为波旁王室资产的圣母院。国王走廊上那些出自圣经故事的犹太国王石像,因被误认为是历代法国国王而惨遭斩首。之后,罗伯斯庇尔又将圣母院征用为理性神殿,但他的激进宗教改革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真正深入人心。因此,在大革命期间,圣母院一度无人问津,陷入了长久的沉寂。直到 1802 年,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和解,重建了法国的天主教信仰,圣母院才重新恢复了生机。颇具戏剧性的是,在 2019 年火灾之前,这是圣母院近千年历史上唯一一次停摆。
而在一个逐渐习惯了袪魅的现代世界,在一座因迅猛扩张而面临用地紧张的大都会,巴黎圣母院的存在似乎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阻碍。拆除圣母院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让无数建筑商垂涎三尺。他们认为,只需拆除这栋年久失修的 “古董”,就能在巴黎最核心的地带腾出一片宝贵的空地,用于建造更具经济效益的建筑物。
但这一切,是雨果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1831 年 3 月,雨果出版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在第二年推出了定刊版。在定刊版第三卷中,雨果不惜笔墨,用一整卷的篇幅详细而生动地描写了 15 世纪的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城。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迅速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在批评界广受赞誉。出版当月,《巴黎评论》就高度赞扬了雨果在描绘 15 世纪巴黎时所展现出的卓越历史想象力。评论家敏锐地指出,雨果成功地将圣母院塑造为 “小说中的伟大人物,也许是小说真正的女主角”。《巴黎圣母院》的畅销,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间接推动了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复兴。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古迹的珍贵价值,不再简单地将它们视为进步道路上必须清除的障碍,而是将其当作人类文明的瑰宝加以保护。
与雨果同时代的诗人,后来被誉为超现实主义先驱之一的热拉尔・德・奈瓦尔,也在他的诗歌《巴黎圣母院》中热情地赞美了这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在奈瓦尔眼中,即使巴黎圣母院在时间的无情侵蚀下沦为一片废墟,它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朝向永恒而存在。如今,当人们置身于修葺一新、洁白明亮的圣母院大厅内,再读奈瓦尔的这首小诗,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别样韵味: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久已老迈:我们会看到她埋葬巴黎,
她见证了巴黎在襁褓之中;
但是,一千年之后,时间的狼群
会让它牛一般沉重的躯体退缩,
在围猎下,扭曲它铁似的神经,
然后用钝牙哀伤地,啃咬它古旧的岩石骨头!
许多梦想家,自世界各国而来
都在凝视这圣母院肃穆的废墟,
并且于梦中,重读维克多的书;
—— 古老的大教堂已然重现于他们眼中,
一切一如旧时,强大、宏伟,
像死者的阴影一样在面前升起! (王昔孟 译)
NOTRE - DAME DE PARIS
Notre - Dame est bien vieille: on la verra peut - être
Enterrer cependant Paris qu'elle a vu naître;
Mais, dans quelque mille ans, le Temps fera broncher
Comme un loup fait un bœuf, cette carcasse lourde,
Tordra ses nerfs de fer, et puis d'une dent sourde
Rongera tristement ses vieux os de rocher!
Bien des hommes, de tous les pays de la terre
Viendront, pour contempler cette ruine austère,
Rêveurs, et relisant le livre de Victor;
— Alors ils croiront voir la vieille basilique,
Toute ainsi qu’elle était, puissante et magnifique,
Se lever devant eux comme l'ombre d'un mort!
如今,浴火重生的巴黎圣母院再次向世人敞开怀抱。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文学与艺术的灵感源泉,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象征。当人们走进这座大教堂,聆听着管风琴的悠扬乐声,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人类对美好与永恒的不懈追求。巴黎圣母院,这位雨果笔下 “真正的女主角”,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诉说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作者:耀世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跨境电商货代爆雷:一纸合同沉底...08-04
- 上过《歌手》的海外歌手,现在怎...08-04
- 2025 餐饮老板保命指南:做好这三...08-04
- 浴火重生的巴黎圣母院:雨果笔下...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