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狙击”日系的三种姿势
日期:2025-10-13 20:18:22 / 人气:8
今年上半年,东南亚汽车市场格局迎来重要变化:马来西亚汽车销量(39.68万辆)首次反超印度尼西亚(39.05万辆),成为该区域最大汽车市场。作为重点市场,马来西亚不仅有优惠的新能源政策(计划2030年电气化车辆销量占比达15%、2040年达38%,2025年建成1万个公共充电设施),还具备出口地理优势,吸引了奇瑞、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入驻。不过,东盟市场“各自为政”,马来西亚更有其特殊性:对华人友好但油价比水便宜(燃油车占比92%)、拥有本土国民品牌Perodua和宝腾(合计市占率近60%),日系品牌亦深耕数十年。在此背景下,中国车企使出不同招数“狙击”日系,力求扎根市场。
一、长城:让富裕华人先买起来,高举高打赚溢价
长城马来西亚总部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Menara Binjai办公楼,其前租户是华为,暗合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接力。今年上半年,长城在马销量超去年全年总和,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初期,长城2022年底发布纯电车型欧拉好猫,因缺乏价格优势市场反应平淡;随后调整策略,引入燃油车坦克300、500及哈弗H6 HEV版本,终获积极反馈。
长城的核心思路是“多能源路线+智能化”与“高举高打卖高溢价”。目前其在马80%用户为高收入华人群体,他们青睐H6的智能化与油耗表现、坦克的越野性能与舒适性,且愿意接受比国内高一倍的价格——坦克300高配版售价43万、坦克500 HEV售价56万。长城马来公司总经理崔安琪坦言,营销策略是先影响富裕华人,再带动普通人群跟随。马来西亚坦克车主团团长、IBC国际商会总裁刘运联便是典型代表,他不仅收藏豪车,还预订了长城即将发布的魏牌高山7,该车有望成为丰田阿尔法的“平替”。
二、奇瑞:从贸易出海到“本土品牌”,激进布局扩市占
奇瑞国际马来西亚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曾有家电出海经历,他认为汽车出海与十几年前白家电路径一致,正经历“贸易出海—制造出海—产研销一体化本土化”第三阶段。奇瑞对马市场的野心是扩大市占率,成为当地第三“国民品牌”,目标先“干掉”丰田、本田。
奇瑞早于2000年代初进入马来西亚,奇瑞QQ曾热销,但因本土化不足及市场保护退出;近年卷土重来,董事长尹同跃强调“这是最后一次进入大马,必须成功”。其战略极为激进:布局chery、jeacoo(含omoda)、icar(海外叫icaur)四个品牌、三个渠道,销售网点超100个(长城20多个、比亚迪40多个),且在莎阿南建设中国品牌在马首个具备四大工艺的新工厂,将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右舵市场研发与测试“枢纽”。营销上,奇瑞分产品、品牌、网络、售后四套模块专人负责,收集市场反馈优化产品,还定期组织用户活动。奇瑞Tiggo Cross(国内瑞虎5X)不仅在马受欢迎,更是全球销量最佳的中国车之一。
三、宝腾:吉利技术赋能,本土品牌焕新“碾压”纯电市场
宝腾是马来西亚首个国产汽车品牌,虽销量仅次于Perodua,却被称为“第一国产车”;2017年吉利收购其49.9%股份后,基于吉利车型与技术推出新品,如基于帝豪的宝腾S70、基于缤越的宝腾X50,市场表现不俗。去年12月,宝腾首款纯电车型e.MAS 7(基于银河E5打造)上市即霸榜当地纯电销量榜,今年下半年销量抵得上比亚迪在马总和,连王传福考察后都称“这是比亚迪唯一战胜不了吉利的市场”。
宝腾成功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产品本土化改造,如空调适配热带气候、车机集成充电桩查找功能;二是品牌独立运营,e.MAS品牌独立,启用全新营销渠道与logo,组建年轻化团队;三是借助原有渠道与供应链资源控制成本。此外,宝腾对吉利还有战略意义——可借助关税、政治宗教优势,代吉利征战墨西哥、印度等对中国品牌敏感的市场。
四、出海启示:守住质量红线,避免历史重演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风靡东南亚,却因价格战搞坏质量最终铩羽而归,这成为车企出海的教训。马来西亚市场有其特殊性:当地员工不喜欢加班,车辆故障需等到工作日维修,且无汽车报废政策,40年老车常见,消费者对车辆耐用性要求更高。日系车正是凭借“皮实耐用”(当地俗语“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征服市场。
中国车企以新能源化、智能化弯道超车,虽对日系造成冲击,但要真正立足,必须守住质量红线。此前已有品牌因断轴问题被当地媒体大肆报道,险些遭遇毁灭性打击。唯有坚持十年、二十年不犯错,才能在东南亚市场“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长城:让富裕华人先买起来,高举高打赚溢价
长城马来西亚总部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Menara Binjai办公楼,其前租户是华为,暗合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接力。今年上半年,长城在马销量超去年全年总和,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初期,长城2022年底发布纯电车型欧拉好猫,因缺乏价格优势市场反应平淡;随后调整策略,引入燃油车坦克300、500及哈弗H6 HEV版本,终获积极反馈。
长城的核心思路是“多能源路线+智能化”与“高举高打卖高溢价”。目前其在马80%用户为高收入华人群体,他们青睐H6的智能化与油耗表现、坦克的越野性能与舒适性,且愿意接受比国内高一倍的价格——坦克300高配版售价43万、坦克500 HEV售价56万。长城马来公司总经理崔安琪坦言,营销策略是先影响富裕华人,再带动普通人群跟随。马来西亚坦克车主团团长、IBC国际商会总裁刘运联便是典型代表,他不仅收藏豪车,还预订了长城即将发布的魏牌高山7,该车有望成为丰田阿尔法的“平替”。
二、奇瑞:从贸易出海到“本土品牌”,激进布局扩市占
奇瑞国际马来西亚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曾有家电出海经历,他认为汽车出海与十几年前白家电路径一致,正经历“贸易出海—制造出海—产研销一体化本土化”第三阶段。奇瑞对马市场的野心是扩大市占率,成为当地第三“国民品牌”,目标先“干掉”丰田、本田。
奇瑞早于2000年代初进入马来西亚,奇瑞QQ曾热销,但因本土化不足及市场保护退出;近年卷土重来,董事长尹同跃强调“这是最后一次进入大马,必须成功”。其战略极为激进:布局chery、jeacoo(含omoda)、icar(海外叫icaur)四个品牌、三个渠道,销售网点超100个(长城20多个、比亚迪40多个),且在莎阿南建设中国品牌在马首个具备四大工艺的新工厂,将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右舵市场研发与测试“枢纽”。营销上,奇瑞分产品、品牌、网络、售后四套模块专人负责,收集市场反馈优化产品,还定期组织用户活动。奇瑞Tiggo Cross(国内瑞虎5X)不仅在马受欢迎,更是全球销量最佳的中国车之一。
三、宝腾:吉利技术赋能,本土品牌焕新“碾压”纯电市场
宝腾是马来西亚首个国产汽车品牌,虽销量仅次于Perodua,却被称为“第一国产车”;2017年吉利收购其49.9%股份后,基于吉利车型与技术推出新品,如基于帝豪的宝腾S70、基于缤越的宝腾X50,市场表现不俗。去年12月,宝腾首款纯电车型e.MAS 7(基于银河E5打造)上市即霸榜当地纯电销量榜,今年下半年销量抵得上比亚迪在马总和,连王传福考察后都称“这是比亚迪唯一战胜不了吉利的市场”。
宝腾成功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产品本土化改造,如空调适配热带气候、车机集成充电桩查找功能;二是品牌独立运营,e.MAS品牌独立,启用全新营销渠道与logo,组建年轻化团队;三是借助原有渠道与供应链资源控制成本。此外,宝腾对吉利还有战略意义——可借助关税、政治宗教优势,代吉利征战墨西哥、印度等对中国品牌敏感的市场。
四、出海启示:守住质量红线,避免历史重演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风靡东南亚,却因价格战搞坏质量最终铩羽而归,这成为车企出海的教训。马来西亚市场有其特殊性:当地员工不喜欢加班,车辆故障需等到工作日维修,且无汽车报废政策,40年老车常见,消费者对车辆耐用性要求更高。日系车正是凭借“皮实耐用”(当地俗语“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征服市场。
中国车企以新能源化、智能化弯道超车,虽对日系造成冲击,但要真正立足,必须守住质量红线。此前已有品牌因断轴问题被当地媒体大肆报道,险些遭遇毁灭性打击。唯有坚持十年、二十年不犯错,才能在东南亚市场“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耀世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牛市中的00后投资者:在“卖飞”...10-13
-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狙击”日系...10-13
- 中美竞争的本质与未来走向分析10-13
- 巴以冲突下国际社会的荒诞与困境...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