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校生不是“坏孩子”

日期:2025-11-15 20:05:54 / 人气:19



在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庞大,截至2023年,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万多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每年培养超1000万名毕业生,形成了涵盖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完整体系,其中不乏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这样的名校。然而,职校生仍面临诸多误解和偏见。

一、职校的现实困境与刻板印象

(一)职校发展的不均衡

受地域等客观条件限制,不同职业教育院校的建校基础、培养策略等存在差异,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家长在中考分流时对职业学校焦虑不已,但除职校师生及其家庭外,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职校的真实模样。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是“考不上好学校”后的无奈选择,是学生介于步入社会和无学可上之间的落脚点。

(二)社会对职校生的刻板印象

社会对职校生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鲜有父母乐意送孩子去职业学校。人们普遍认为职校生爱玩、不好好学习、早恋,但实际上,职校生最大的共性是“不相信学习能改变命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和务工家庭,所处的现实生活与中产话语体系下的“好好学习,改变命运”理想路径相距甚远,觉得这套规则不属于自己。他们对教育价值不认可,不信任老师和学习,怀疑一切权威,这种怀疑并非出于理性,而是茫然和宽泛的。

二、职校的校园生态与学生心态

(一)学校管理方式的困境

以西北某中高职一体化学校为例,学校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上网课开着门导致楼道嘈杂,影响听课效果;回教室上课时,学校突击检查宿舍卫生等,但缺乏统一规制和明确目标,管理似乎成了学校证明自身有效运转的手段。考试时,学校抓作弊学生更多是为了证明管理没有失效,而非真正严格管理。

(二)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态度

职校学生更喜欢教技术的老师,不喜欢学理论,更信仰车间文化。这反映出以往教育制度对文凭和大学的过度重视,对车间技术和掌握技术的人重视不足。学生更看重眼前利益,认为在课堂上坐一天不如去快递站挣外快。他们嘴里的“混社会”不过是做兼职、打工挣钱,想法现实。

三、对职校生的误解与偏见

(一)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偏见

社会普遍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高级,脑力劳动者是高素质人才,体力劳动者属于底层,知识比技能重要。但职校生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不同生命经验都有价值,没有哪种能力比另一种更高级。然而,这种偏见与职校生未来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相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变。

(二)媒体报道的极端化

媒体对职校生的报道往往极端,要么抬高职校生专升博,要么贬低职校生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都不是普遍现象。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成为普通劳动人民,从事送外卖、跑滴滴、进厂打工等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成为技术骨干。

四、改变职校生处境的思考

(一)职校教育的问题

职校学生大部分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这不仅是学校的问题,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和学生自身。部分职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本陈旧,学生难以学到实用技术,尤其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接触电脑晚的学生来说,掌握技术的难度更大。这反映出人们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认识不足,没有投入足够的金钱和心血。

(二)改变价值才能改变处境

职校老师不应将工作简单理解为兜底,教育应是梯子而非兜底。要改变职校生的处境,需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认知。当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增大,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时,职校生的现状才能得到转变。只有这样,职校生才能摆脱偏见,凭借所学技能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作者:耀世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现在致电 TG: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官网 版权所有